close




大觀音亭興濟宮是位在台南市北區的著名廟宇,於民國七十四年(1985年11月27日公告為三級古蹟[2]。該寺廟是由主奉佛教觀音菩薩的「大觀音亭」與主奉醫神保生大帝的與「興濟宮」所組成,雖分屬佛門道教,但自創建以來即兩廟相連,關係密切,同屬一組織管理。現稱「財團法人大觀音亭興濟宮」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大觀音亭與興濟宮分別在右側與左側,中間為據說是供前來參拜官吏更衣與休憩之用的官廳,三者以八角門互通[4],兩廟皆深三進,位在一基座之上,由三川殿(門)、拜亭、龍虎井、正殿、過水廊與後殿組成[5]。廟前正對的觀亭街古稱「觀音亭街」,是臺南少見的參拜道,但現在已經拓寬[5]









興濟宮主祀保生大帝,又稱吳真人或大道公,宋初漳州同安人;以醫術高明、慈善濟人著稱,世人尊為醫神,廟額敕為「慈濟」,乃閩南地區的道教神祇。臺灣初闢,奉祀保生大帝的廟宇最多,香火亦盛,成為本省主要民間信仰之一。早在荷蘭人佔領臺灣時期,因與漳泉人相互貿易,在臺南地區便有供奉。迨至鄭成功及其部將來臺,供奉逐漸增多。根據文獻記載,截至明鄭滅亡,臺灣南部地區至少已有大道公廟七座以上。臺灣劃歸清朝版圖以後,保生大帝的崇祀更多。康熙三十二年(1693年)興濟宮重修,並加建後堂。嘉慶二年(1797年)臺灣鎮總兵哈當阿、巡道劉大懿又率官民捐款修建。道光十一年(1831年)福建浙江水陸提督王得祿再率各部郊舖紳商加以修建,終於成為巍峨堂皇的廟貌。
  該宮拜亭懸掛光緒八年(1882年)臺灣府知府周懋琦所撰對聯:「秉筆陋元臣醫藥神靈宋史漏收方伎傳,熙朝修祀典馨香朔望清明時合祭觀音亭」,讚頌神明醫藥活人,並記同治、光緒年間開山撫番時橫生厲疫,因得神助而免於災難,乃明訂朔望拈香、春秋致祭,以答鴻庥。按,清同治末年牡丹社事件發生,欽差大臣沈葆楨奉命處理臺灣防務,開山撫番成為後期防務的重點。而開山撫番深入蠻荒,終日與瘴癘為伍,官兵如遇疫病滋生,都要前來府城祈求保生大帝靈祐。欽差撫部更飭令地方官應於初一、十五拈香,春秋二季致祭,於是興濟宮香火鼎盛,竟成為府城最熱鬧的大道公廟。廟中清代古匾亦多,皆為頌揚神明醫道為公、慈濟昭顯,道光十五年(1835年)太子少保王得祿所立「保愛生民」匾額頗富盛名。清代與日據碑記各二,皆重修記事,為沿革史料。











依照考據 全台灣最大的虎爺應該就是興濟宮的虎爺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很特別的廟宇, 兩間古蹟連在一起 。

可以利用古蹟的角度去觀賞 歷史不同的建築物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尹林婚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